发布日期:2025-02-21 23:45 点击次数:76
收回闲置土地股票配资案例,在2025年迎来明显加速。
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下发文件,明确可运用地方专项债收回存量闲置土地,此后各地收回地块的案例不断涌现。
2月11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征集公告》,2月11日~2月20日,面向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会展片区征集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
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1日,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公告中涉及土地总数量超160宗,土地使用面积超680万平方米,拟收购价格合计超350亿元。其中,惠州拟收购价格超120亿元,居首位;珠海拟收购价格66.5亿元,排在第二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两个月来,华侨城、中国金茂、越秀地产等众多房企名下的地块已陆续被收回。
“各地对存量土地的收购,开启了2025年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序幕,预计一季度各省市都会陆续加入‘发债收地’行列。”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记者分析称。
多个城市发布收储公告
自2024年年底以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的政策号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仅今年2月以来,广州、惠州、汕尾、中山等多个城市就发布了收储公告,收储金额在0.63亿至55亿元不等。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月11日,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公告涉及土地总数量超160宗,土地使用面积超680万平方米,拟收购价格合计超350亿元。其中,惠州拟收购价格超120亿元居首,珠海以66.5亿元位列第二。
以广州为例,共回收14宗闲置土地,合计约97万平方米,分布在花都、白云、增城以及南沙等地,涉及宝信地产、白云城建、华侨城等房企。
从收回方式看,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采用应付票据或延期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闲置土地,既不占用政府资金,又能盘活闲置土地,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在之前的2024年8月至11月期间,广州已陆续回收了多宗闲置土地,而此次的规模更大。
2月11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征集公告》,自2月11日~2月20日,面向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会展片区征集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虽然暂未明确计划收储规模或总价金额,且未包括湘江河以西的湘江新区和望城区。
根据中国银河的测算,目前,全国尚未开工的住宅与商服土地面积合计约为5.76亿平方米,土地价值合计约为3.5万亿元,假设未来按照平均80%折价收购和50%收购量计算,对应闲置土地收购所需的资金规模应在1.4万亿元左右,将大幅改善城投和房企现金流。
“按照过去土地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成本计算,未来闲置土地回收再利用有望在未来带动1万亿元新增房地产或基建投资。”
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近几个月来房企的退地情况,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华侨城及部分地方城投企业在广州、武汉、福州、南京等城市均有地块陆续被退回。
以华侨城为例,其位于广州增城区派潭镇背阴村的商业用地,2019年以5.74亿元竞得,项目为华侨城文化康养度假小镇,但此后鲜有开发消息。
截至2024年6月底,该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剩余可开发计容建筑面积15.43万平方米,近乎未开发,如今被纳入收储名单。
此前,华侨城在武汉的一宗TOD地块也被收回,该地块规划从以商办为主、住宅为辅调整为以住宅为主、商办为辅,并最终由华侨城以底价重新竞得。
在众多房企中,被政府收回土地较多的还有越秀地产、中国金茂等。例如越秀地产在2024年8月~11月,先后三次退回所持地块,涉及资金超130亿元,但补偿方式为支付等值的应付票据,可在有效期内用于支付指定区域的土地收购。
中国金茂则在2025年1月13日公告,将名下位于浙江湖州的4幅地块交由湖州南太湖管委会收储,总代价为7.81亿元,现金补偿分三期在2年内完成,涉及地块于2021年竞得,目前仍未开发。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称,房企土地被收回,一是因为房企资金紧张无力承担后续开发投入;二是地块本身不适应当下市场,如商业占比过多去化困难;三是政府出于公共利益收回土地。
“对于现金流承压的企业,退地可拿回已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在建项目,缓解现金流紧张压力;对于经营稳健的企业,退地有利于优化土地储备及盘活项目,长远看有利于公司健康发展。回收土地调规后再放出,也为推动企业开发投资创造了机会。”刘水进一步补充道。
严跃进则提到,各地“债收地模式”的开启,将有助于快速系统高效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对于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此类土地项目收购后,对于相关房企的资金状况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反过来有助于房企轻装上阵,在稳定企业经营或进入新一轮投资拿地方面保持更强的竞争力。
中指研究院分析,当前,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仍存在多项难点,如专项债额度不清晰、调规程序复杂、土地置换利益难协调等,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参与积极性不足;收购价格低,政府和企业协调困难,企业参与意愿低,且收购标的物集中在地方国企,较难调动其他类型企业积极性。
“但这一举措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股票配资案例,促进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循环,是2025年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止跌回稳的关键举措。”中指研究院提到,预计未来中央与地方政府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收储节奏,更多城市有望借鉴广东省做法,出台详细操作细则或指引,推动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